|
副理事長單位:佘喜春 |
公司介紹 |
湖南長煉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曾用名:湖南長嶺石化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6年1月,是由原中石化長嶺分公司研究院整體改制成立的技術開發型企業,法定代表人佘喜春。公司坐落于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化工產業園長煉片區,公司員工218人,科技人員占80%,碩士及以上36人,其中博士6人。
長煉新材以技術研發為主要業務,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等工作。已成功實現工業化的技術有近二十項,包括應用于重整生成油、航煤、直柴等的高效液相加氫技術,高活性載體催化裂化催化劑制備技術,石化污油環保處理技術,苯酚甲醇烷基化生產鄰甲酚技術,寬餾份煤焦油加氫技術,全餾份粗苯加氫技術等,均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長煉新材作為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工程技術研發創新團隊,目前本科以上員工占總人數54%。擁有各類完善的從小試、中試到工業放大的實驗裝備及大型分析儀器,并建有80畝成果轉化基地。公司建有多個產學研平臺:石化新材料與資源精細利用國家地方工程實驗室(國家發改委)、湖南省石化材料工程實驗室(省發改委)、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科技廳2019年綜合評估中獲優秀)。建有為區域內外企業提供研發及檢驗檢測等的服務平臺: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國家工信部)、湖南省知識產權運用示范企業(省發改委)、中石化中南地區三劑檢驗檢測中心、湖南省企業科技創新創業團隊(湖南省省委組織部、人社廳、科技廳、經信委聯合授予)。
長煉新材曾經作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國產化攻關基地,是國家及行業的技術攻關單位。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13項,國際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轉化21項新技術新產品,以技術為紐帶孵化了8家新型化工企業(4家已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解決(新增)就業崗位300余個。
長煉新材承擔了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省重大專項、中石化重點研發項目等,并與國內眾多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在石化新材料與資源精細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兩個平臺上與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大型民企、中小民營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 |
工作經歷與成果 |
1985-7~1995-6開展重整催化劑研制工作,與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共同開展“重整催化劑國產化研制”課題,開發出CB-6、CB-7兩個牌號的重整催化劑!癈B-6低鉑錸重整催化劑及工藝技術”于1989年獲得總公司科技進步獎一等、國家級優秀新產品獎!癈B-7鉑錸重整催化劑及應用工藝技術”于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5-6~1998-2在汽油脫硫醇領域開展開發工作,承擔“TSH-1無堿脫臭固定床催化劑研制”項目,并成功實現工業應用。獲得長嶺煉油廠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1~2012-12在煤化工、精細化工領域開展技術開發,開展了“順酐加氫生產丁二酸技術”、“ 全餾分粗苯加氫生產苯系芳烴技術”“寬餾分煤焦油加氫生產清潔燃料技術”“ 苯酚甲醇烷基化合成鄰甲酚技術”等多項課題研發。用粗苯加氫技術、鄰甲酚合成技術孵化出2家化工企業,建成兩套萬噸級工業裝置,實現產品的規模生產和銷售!皩掟s分煤焦油加氫生產清潔燃料技術”入選國家十二五能源支撐計劃項目。
2010-1~至今,開展新概念煉廠技術開發,開發成功“FITS加氫系列技術”、“原油膜強化脫鹽技術”。FITS加氫技術已在多家煉廠應用于重整生成油加氫、航煤加氫中,并繼續開發在柴油質量升級、重油加氫處理(渣油、回煉油、油漿)、煤焦油加氫以及化工過程加氫中的應用,有些已經完成中試進入工業設計階段。原油膜強化脫鹽技術已在長煉800萬噸/年裝置中應用1年多時間,為煉廠增效800多萬元。
2012-1~至今,承擔1項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湖南省重大專項。 |
關于【佘喜春】的信息 |
|